曹彬身子又欠了欠,幾乎快成九十度角了:「聖上,臣以為,斷的不是全身,仍是一隻手。」
盧多遜,張洎、薛居正、呂餘慶、羅克敵、党進等人都替曹彬捏了一把冷汗,趙光義聽了卻是氣極而笑,他倒沒有馬上大發雷霆,反而緩緩坐回龍椅,寒聲道:「八萬人只算一隻手,兩萬人倒算是全身而退了?好,你且說說,讓朕聽個明白。」
「是!」曹彬緩緩直起腰來,一直這麼哈着他也吃力:「聖上,潘將軍十萬大軍聚於夏州城下,困住楊浩,而其軍營距橫山綿延數百里,皆是莽莽雪原,那是夏國騎兵的戰場。如果潘將軍沒有當機立斷,立即退兵,那麼就需要後方不斷地起運糧草輜重,以供應前軍所需。
如此一來,糧草軍械、甲仗軍服就只能一批批地不斷落入夏軍手中,夏軍借我宋國財物,以戰養戰,不斷壯大,此消彼長,我宋國縱有百年積蓄,也禁不起這麼不斷的消耗。而前軍得不到補充,凍餓乏力,漫天風雪就足以將這十萬大軍活活困死在夏州城下,到那時便連這兩萬人也不得生還了。
又或者,潘將軍可以將前敵情形速報與聖上,朝廷命麟府守軍予以接應,又或者再遣軍隊,確保其從容退卻,然而,往返京師曠日持久,再調大軍勞師遠征,非旬月可及,待得大軍趕到,已是春暖雪消時節,軍中餘糧豈能支撐如此久遠?
若動用麟府兩州守軍赴援,亦不可取。麟府兩州守軍有限,以有限之兵力據堅城而守,可拒十倍之敵,敵無可趁之機,若使其棄城出城,杯水車薪,與潘將軍並無多大助益。麟府守軍一出,敵騎縱橫,北出濁輪川,南出彌陀洞,一日之內便可快馬趕至麟府,輕易奪取城池。到那時,後路已絕,百里雪原任由敵騎肆虐,不但潘美十萬大軍盡喪於河西,麟府兩州也將再度淪落敵手。
這還只是臣就河西形勢而言,尚未考慮遼國舉動。遼國突然移駐大同四萬鐵騎,距我雁門,朝發夕至,虎視眈眈,居心叵測,如果我朝中再出大軍羈縻於河西不得脫身,又或者麟府兩州盡喪,雁門關側翼暴露於夏軍面前,遼國會有何舉動,殊未可料,但是可以預料的是,他們不動則已,一旦出動,我宋國將陷入全面被動,因河西一隅之戰,而舉國陷入泥沼之中。聖上,這是楊浩設的一盤死局,不死不休啊。」
趙光義怒火萬丈,最痛恨處正是潘美不曾求旨便擅作主張,如果他真把十萬大軍都安然帶回來也罷了,結果卻損兵折將慘敗而歸,要是事先稟與他知道,這邊從容安排,調兵遣將,怎麼也不致於慘敗若斯,聽了曹彬這番分析,他也不禁驚出一身冷汗。
不過看清曹彬臉色,他心中憬然一動,忽又意識到另一個問題:「曹彬如此賣力地為潘美說話,純是出於一片公心麼?哼哼,他們之間,好象並沒有這麼和睦吧?這些前朝老臣,不管私交如何,現在是抱成團兒啦……」
難怪趙光義這麼想,潘美有從龍之功,先帝在時,就是心腹重臣,曹彬是趙匡胤坐了天下之後從後周軍中接收過來的,並未參與陳橋兵變,而且曹彬的從母(姨),是後周太祖的貴妃,有這麼兩層關係,雖說他文武全才,品德高潔,但是最初並未受到趙匡胤重用。
及至後來,趙匡胤已坐穩了江山,漸漸重用曹彬,曹彬也始終沒有融入趙匡胤的功臣集團,軍中派系的形成十分複雜,可不是並肩打一仗,一齊喝頓酒,就算是同一派系的,因此儘管曹彬職位越來越高,後來居上甚至坐到了潘美頭上去,但是趙匡胤一朝有從龍之功的那些驕兵悍將只是敬他,並不服他。
曹彬對此也是心知肚明,因此和先帝朝的功臣集團只是君子之交,現在可好,党進那個莽夫還沒跳出來表示不滿,曹彬已竭盡全力為潘美開脫了,這些老將軍分明是對自己大肆任用新人,排擠前朝老臣起了戒心。
一念及此,趙光義頓時忐忑起來,相當於河西敗局,他更看重的是朝中勢力的動向,宋國家大業大,十萬大軍的損失,給他一年功夫就能恢復元氣,可要是朝中掌握兵權的老將們生了異心
第053章 焦頭爛額的趙二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