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0章、沉默

    屯田自給,待時而動。

    這是丞相囑咐魏延入關中後舉措。

    而在河西山丹牧場的鄭璞亦然,他要在督領西涼鐵騎歸去武威姑臧縣待命之前,讓張掖太守諸葛喬知道如何為籌備糧秣「開源」,避免先前如費禕那般寅吃卯糧之事。

    昔令居之戰前,魏國故大司馬曹真便將山丹牧場的戰馬悉數轉入關中抑或并州放牧,令大漢即使復奪涼州, 亦難尋優質的種馬。

    故而,不管是廖化督敦煌郡抑或者李球駐守玉門關,都會給從西域各國往來的商隊私下聲稱,以巨額蜀錦與茶葉求購烏孫(今伊犁)國的純血牡馬,純血牝馬則獎賞減半。

    更勝一籌的大宛良駒或汗血寶馬.......

    那就算了罷。

    相隔上萬里的路程,大漢無人作這種不切實際的念想。

    至於為何不是向烏孫國求購,而是採取這種私謀的方式嘛, 烏孫國不賣。

    就如大漢作賣給江東的戰馬皆是閹割的公馬一樣,烏孫國為了保障利益,同樣嚴格控制未被閹割的優質純血牡馬或牝馬流出國土。

    且如今的大漢已然不是前漢孝武帝的威加四海,令烏孫國迫於匈奴的壓力而自發「以千匹馬聘漢女」的時期了。

    烏孫根本不懼今大漢。

    故而,大漢唯有冀望着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」了。

    事實上,這些商隊敢於行走馬賊多如牛毛、小國林立的絲路,乃是因為他們皆亡命之徒。在巨額利益的誘惑面前,最不乏鋌而走險的勇氣。

    且他們有人成功了!

    有兩匹純血烏孫牡馬,如今就被精心照料在山丹牧場中。

    四肢修長,腰背寬平,頸細,頭直而小,口鼻方正,雙目炯炯有神。

    被前漢武帝先命名為「天馬」、後改為「西極」的烏孫純血良駒,令人甫一見,便不由心生為其歌賦讚譽之念。


    與鄭璞並肩注目的諸葛喬, 同樣嘖嘖稱奇, 感慨道, 「鄭君,如若我軍騎卒坐騎皆是如此良駒,何愁逆魏虎豹騎抑或烏桓突騎不滅。」

    言罷,又緊着加了句,「鄭君此番邀我來牧場,乃是要囑言我令人悉心照料此二良駒乎?這點鄭君到無需擔憂,此事我自會上心,必然在五六歲後讓我大漢騎兵,每歲都有數十匹雄峻戰馬換乘。」

    也正是他後面這句話,令鄭璞忍不住在心中苦笑。

    倒不是諸葛喬說錯了什麼。

    一隻馬駒生下來後,大致需要三四年才能堪騎乘,且至少需要再花費一兩年時間將之訓練成為不避矢弩、不被戰火驚嚇的戰馬。

    而且僅有兩匹牡馬,一年能繁衍出六七十隻馬駒便是極限之中的極限了。

    真正讓鄭璞無奈的是,諸葛喬也好費禕亦罷,皆是品德純良的士人。

    在前漢武帝獨尊儒術後被「君子不言利」等禮教束縛,根本沒有了類似管仲那種「言商」的汲汲與變通。

    五六年後才能為戰事裨益,且還無法大量繁衍馬駒.......

    這樣的結果,對大費周章才得到兩匹烏孫純血牡馬的大漢而言,猶如雞肋!

    無他, 待五六年後, 復關中之戰即使沒有蓋棺定論, 也應該步入尾聲了,亦是大漢最艱難的時刻已然熬過了!

    為何他們就沒有想過,現今就用以裨益戰事呢?

    將這兩匹烏孫純血牡馬繁衍出來的馬駒,徑直作賣給豪右不就行了?

    不就可以為戰事籌備糧秣了?

    物以稀為貴!

    還擔心那些田畝連於方國的豪右,會捨不得家中存糧不成!

    哪怕涼州或益州的豪右已然被大漢以各種手段掏空了家底,難以消化那麼多馬駒,不是尚有吳國的世家豪族嘛~

    「我焉能信不過葛君?」

    鄭璞笑道,「不過葛君,我以為此良駒當如此用..



  
相關:    萬相之王  我的七個姐姐絕色傾城  只有我能用召喚術  離婚後的我開始轉運了  
同類最熱
搜"蜀臣"
360搜"蜀臣"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