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禁城,皇宮內。
阿濟格看到何洛會的稟報,不禁大喜,「哼,趙雜毛還算識趣!」
阿濟格合上奏摺,滿臉愉色,趙雜毛退兵,無疑讓他壓力一松,能夠專注對付福臨,接收北方。
「趙雜毛在遼西不過三萬人,加上天寒地凍,補給不易,他退軍也是明智之舉。」和度微笑道。
阿濟格微微頷首,遂即笑道:「既然趙雜毛已經退兵,朕便可以安心籌備登基大典,同時派遣兵馬,追擊福臨。」
福臨逃入宣府後,並未久留,在滿達海和勒克德渾等人的護送下,前往太原。
在撤往太原途中,先是察哈爾蒙古,洗劫宣府後,不告而別,撤回蒙古,隨後科爾沁蒙古騎兵,抵達太原後,也調頭返回東蒙古。
福臨抵達太原,身邊跟隨之人,已經只有兩紅、兩黃、兩藍六旗兵,其中兩黃和兩藍旗在蓋州被重創,六旗總計才兩萬三千人,以及十餘萬家眷。
這種慘狀,是福臨沒有想到的,他沒有預料到,在撤出北京後,近十萬蒙古人,會棄他而去。
福臨逃走的匆忙,什麼都沒帶,不過好在山西晉商富裕,以范永斗為首的八家晉商,為福臨獻上白銀五百萬,供福臨開銷,才使得福臨在太原站穩腳跟。
洪承疇、馮銓等人的建議下,福臨連忙傳旨各地,山西、河南中部和西部、關中和漢中的清軍,還接受他的統治,而淮北、山東、直隸,還有豫東則服從阿濟格的崇武朝廷。
原本一統的滿清,以太行山、虎牢關、嵩山為界,分裂為東西兩個政權,雙方都以滿清正統自居,分為東西兩清。
福臨從北京逃離,想要重新架構中央,尚需時日,建立與地方的聯繫。
阿濟格得了北京,士氣正盛,於二月一日,在北京舉行盛大的登基大典,而後遣豫親王多尼,率三萬精兵,破居庸關,殺入宣府,又遣親王和度,率兵三萬,收取保定、真定、懷德三府,再西取井陘,兵分兩路,收取山西。
東清軍士氣正盛,兼器械犀利,攻擊猛烈,北路多尼,半月之間,就收取宣府三衛,攻入大同,被姜襄所拒。
南路和度軍向山西進行,一路州縣望風而降,大有秋風掃落葉之事。
兩路大軍進展順利,令阿濟格內心大喜,一面派遣密使,去見吳三桂、尚可喜、耿仲明,一面等待着福臨被擒拿的消息。
二月三日,凌晨。
大沽口炮台上,幾盞昏暗的燈籠,在海風吹拂中搖晃着。
在炮台東面的海灘上,浪花拍擊着海灘,發出嘩嘩的聲響。
這時,在海浪的嘩嘩聲中,一支艦隊影藏於黑暗中,慢慢接近炮台,而炮台上的守軍,卻縮在上面,打着瞌睡,渾然不覺。
大沽口,乃是北京的海上門戶,地位不下於山海關。
當年,趙銘北征,曾打到這裏,給了滿清極大震撼,此後洪承疇經營海防,在此築了炮台。
不過自從炮台建好之後,趙銘的水師,就沒有來過大沽口,而如今清軍內部動盪,阿濟格佔據北京後,也沒能注意到這裏。
這時,龐大的船隊,放下幾條小船,李元胤等人乘着小船,借着海風衝上了海灘。
趙銘從山海關退軍後,並沒有撤回遼中,而是在寧遠一邊等待天氣轉暖,一邊打探關內消息。
在得知阿濟格興兵兩路,攻取山西,追殺福臨之後,趙銘認為時機成熟,遂即乘船,率領兩萬大軍抵達大沽口外。
二月間,天氣轉暖,不過夜裏依舊寒冷,李元胤等江北軍士卒,內穿棉甲,外罩鎖子甲或者鐵甲,手握戰刀和手弩,裝備精良。
這時,李元胤領着一百多名江北兵,借着夜色,摸到了炮台下方,悄悄豎起幾架長梯。
這些梯子頭部都包了棉布,靠上城牆,沒有一點兒聲響,李元胤等人的腳步聲,也被海浪聲掩蓋。
李元胤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