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二十日,西魏正式建藩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,終於在西安拉開了帷幕。
來自關中,湖廣,南陽,江南等地的士子,共計一千三百餘人,來爭奪一百二十多個名額。
不得不說,這一千多名舉子,此時前來無疑是幸運的。
在大部分舉子對西魏還在持觀望的態度時,他們此次的考試,競爭壓力無疑就小了許多。
現在正是西魏用人之際,大把的官位需要人才來擔任,只要舉子的學問不是真的拿不出手,藩府都願意培養和任用。
如果等西魏的威望進一步提高,藩府步入正軌後,以後來參加考試的舉子,怕就沒有這麼好的機遇,即便考上了也得坐一段時間的冷板凳,甚至要走關係,才能等到一個實缺。
能參與西魏科舉的舉子,大多是心思活絡之人,考試就是為了學以致用,為了當官發財。
因此每一個舉子,都很珍惜這次機會,以最大的熱情來對待這次科舉。
高義歡做了大王,成為一國之主後,腦子中的想法就一個接着一個湧現出來,他思如泉湧,想將西魏建設成一個偉大的國家,不過卻苦於分身乏術,無法將他的諸多想法立刻實現。
他對科舉其實也有一些看法,不過他現在精力有限,實在沒力氣折騰,所以並未做什麼改變。
因此西魏的科舉與明朝並沒有什麼區別,流程幾乎一樣,會試考的也是八股。
考試的地點,在原來西安府學,臨近的幾間大宅,也被藩府臨時徵用為考場。
江南復社,在南直隸和浙江都具有很大影響力,成員都是江南士子中年輕一輩中的翹楚。
明末四公子中的陳貞慧、侯方域、冒襄、方以智,還有陳子龍等人都是復社的幹員,甚至高義歡手下的陳名夏,曾經也是復社的人,只是他在北京投降大順後,就被復社開除了。
此時,在明清議和失敗後,復社失去了翻身的機會,已經處於分崩離析之中。
陳子龍、夏允彝等人成了帝黨幹員,另一批人則與馬阮合流,其餘的人則繼續苦苦支撐,或者尋找新的出路,來實現自身的抱負,並代表江南士紳發出政治訴求。
這次西魏的科舉,陳貞慧是自己跑來,要實現自身的抱負,而冒襄等人來之前,其實是得到了東林大佬的支持。
現在帝黨的改革策略,已經嚴重損害了江南士紳的利益,但是代表他們利益的東林在朝堂上失去了話語權,無法左右南京的政策,便使得他們需要從其它的渠道,來發出他們的聲音。
在東林大佬看來,讓復社的舉子,來西魏參加科舉,或許是個出路。
這也是為了以後考慮,萬一西魏奪了天下,憑藉西魏朝中的東林黨人,便能保住江南士紳的利益,以免在王朝更替中被血腥清洗。
這些舉子進入西魏朝廷,就能逐漸將高義歡帶上維護士紳利益的正途,避免高義歡學李自成,走向邪路,將西魏改造成一個符合士紳利益的政權。
這樣一來,就算王朝更替,也只是老朱家換成老高家而已,做官的還是他們。
冒襄等人來到考場前,想着大佬語重心長的話語,高精忠強勢崛起,遲早要和明朝分庭抗禮。
如果西魏奪了天下,那麼西魏朝中,必須要有江南籍的官員。
東林黨人表面忠君愛國,可實際上他們更看重小集團的利益,李自成破北京,許多黨人直接投降大順,為的就是能繼續掌握政權。
清軍攻佔南京,錢謙益等人直接投降,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,後來發現保護不了,才走上抗清的道路。
他們能夠投順投清,也就能投靠西魏,特別是東林在南京失勢,南京不在維護他們的利益的情況下,暗通西魏,甚至勾結滿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。
這時天還沒亮,眾多舉子就打着燈籠來到考場外,街道上星星點點,宛如夜空中的星河,格外的壯觀。
第644章政治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