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勝關位於南京之西,北宋時在此設置巡檢塞,後置烽火台。元時設水驛,名大城港。
一三六零年,朱元璋在此設伏,擊敗了陳友諒數十萬軍隊的進攻,於是改名大勝港並在此設關,即大勝關。
大勝關地勢十分險要,自古以來為南京的江防要塞,明軍打下大勝關,便打開了通往南京的道路。
博洛考慮將戰場設在此處,一是因為,這是明軍必攻之關,二是也圖個吉利,希望能像當年的朱元璋在此擊敗陳友諒一樣,大敗東下的明軍。
不過也不知道他怎麼會這麼想,明太祖要庇佑也庇佑不到他的頭上啊。
明隆武四年七月十日,清順治五年,從貴池敗退到蕪湖的清將金礪,在支撐大半個月後,退到了大勝關。
與此同時,洪承疇冒險發五千人,西援入關,協助金礪防守。
另一邊的明軍,在中軍站領蕪湖後,金聲桓、王得仁等部已經進入了狂熱之態。
南京已經是他們眼中的唯一目標,誰也無法阻擋,中路軍進取南京。
在金礪撤退到大勝關後,皇帝的大纛旗也來到了關下。
這一日天氣陰涼,涼風陣陣,正是攻伐的好時機。
大勝關上的守軍嚴陣以待,關前平原上,佈置了十幾個方陣,近百門各種門類的火炮,擺在最前,擁着樓車、飛橋、雲梯的近前攻城部隊擺在其後,再就是負責近前壓制關城火力的大群弓手、銃手集群。
在正規的明軍之後,還有數以萬計,受到皇帝鼓舞,自發趕來助戰的江南士紳和百姓。
此時大風漸起,吹動兩軍軍旗隨風而舞,城上城下的士卒,相互注視着,殺氣蔓延,一片肅殺。
明軍陣前,皇帝在高大的望樓車上,各級統兵將領跨馬來回奔馳,報告着各部準備就緒的情況。
皇帝看了金聲桓一眼,道:「愛卿,都交給你了,朕不插手,就只站在這兒給將士們打氣。」
金聲桓聞命向皇帝行了一禮,他知道這是他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刻,知道這一戰關係到他通向封王的道路和人生的巔峰。
金聲桓拼命吸入幾口氣,然後又重重呼出,將帥需要冷靜,他強着把心中的波瀾壓了下來,最後終於「嗆」的一聲拔出佩刀,暴喝的指向大勝關,「進攻!」
隆隆的戰鼓聲響徹大地,漫天的號角聲沖天而起,伴隨着旌旗舞動,城下還剩下的四萬大軍齊齊吶喊,數以萬計的百姓也廝聲而呼,聲浪如波濤拍岸。
擺在最前的火炮開始怒吼,炮身猛退之下,硝煙騰起,一枚枚鐵彈噴射而出,猛然砸向城頭。
進前的士卒,開始推動雲梯,呂公車等龐然大物緩緩前進,士卒們整齊的號子聲叫個不停。
這些聲音與士卒的喊殺,火炮的轟鳴,為整個宏大的戰場,配上了盛大的音效。
金礪站在一個牆朵後面,有些緊張的注視着如潮水般湧來的明軍。
他三萬人與中路明軍纏鬥了三個多月,幾次損失後,已經只剩下一萬人,幸好洪承疇咬牙給他補了五千,他才有些底氣。
他與中路明軍都是疲軍,但嚴格上講,他要更疲,因為他一直敗退,而中路明軍雖然久戰疲乏,但是卻一直再打勝仗,士氣旺盛,所以金礪有着很大的壓力。
他是博洛計劃中,最重要的一環,如果他部住,讓明軍突到江寧城下,那不僅博洛的計劃全完,江寧還有可能因為兵力空虛,被明軍攻下。
這時關牆下,喊殺聲愈近,如驚雷一般在每名守軍士卒的耳邊炸響,高聳的呂公車如一頭頭怪獸向大勝關靠上來。
這種攻城利器,一旦搭上關牆,對於城牆的威脅將是致命的存在。
這時眼看着呂公車、雲梯等大型器械被運抵關下,關上的老兵油子也不禁膽戰心驚起來。
清軍原本的預設戰場是在蕪湖,但為了拉開中路明軍與左右兩翼,以及王彥的距離,博洛臨時將預設戰場改到了大勝關。
這雖然使得
第707章 大勝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