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楊若晴的感慨。
而這年頭,哪哪都是如此,典型的農耕社會,沒有機械的力量加持。
像這樣靠着人力和大自然雨露灌溉種出來的稻穀,優點是真正的純天然綠色食品,半點科技狠活都沒有。
缺點就是,畝產產量低呀,刨去稅收,忙活了一場下來,家裏的餘糧都不足管飽。
但是一代一代的莊稼人並不會因此而屈服,他們在這邊土地上,祖祖輩輩傳承着,掙扎存活,繁衍生息。
「大伯!」
有人朝老孫頭和楊若晴這邊打招呼。
只見對面半山腰的梯田裏,有個中年漢子正摘下頭上的草帽朝老孫頭這邊搖晃着帽子,大聲喊。
楊若晴認出了那個中年漢子,他叫孫奎,是孫家村如今的里正。
也是老孫頭不出五服的侄子,年紀比楊華忠小個四五歲的樣子。
孫奎能做上孫家溝的里正,這跟老孫頭的支持離不開關係。
自打大嘎公去世,這幾年孫家人回孫家溝掃墓祭祖,都是這個孫奎一家在招待。
而因為大傑是舉人的身份,所以孫奎他們的田地都是掛名在大傑的名下,血緣親是其次,主要還是這利益的掛鈎所以看到老孫頭回村,孫奎很是激動,丟下手裏的犁耙就往村口這邊趕。
與此同時,他還催促身後田地里忙活的婆娘和兒媳婦閨女她們:「收拾收拾,快些回家燒夜飯去!」
「不止大伯回來了,晴兒也過來了!快些殺雞!」
婆娘幾個一聽楊若晴也來了,趕緊起身收拾東西回家準備夜飯
村口這邊,孫奎第一時間衝到了老孫頭跟前,上來就寒暄,一口一個大伯,各種噓寒問暖。
老孫頭看到孫奎,也很高興,老漢從騾車上下來,握住孫奎的手,一邊往村里走,邊跟孫奎這詢問村裏的近況。
楊若晴牽着騾車看到老孫頭這副激動的像小孩子般的模樣,覺得挺有意思的。
這裏,到底是嘎公的根啊,前半生都在這裏生長存活,對這裏的感情,不可言喻!
尤其嘎公的爹媽,爺奶,祖祖輩輩,以及嘎婆都葬在孫家溝後面的山林里,所以對於嘎公來說,回到孫家溝,看到這些熟人,以及熟人的後輩,老漢還是由衷的欣慰。
很快,不僅孫奎過來了,孫家溝其他一些跟孫家田地掛靠的村民也都紛紛聞訊趕來,大傢伙兒簇擁着老孫頭往孫家的老宅走去。
()
1秒記住品筆閣:www.pinbige.com。手機版閱讀網址:m.pinbig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