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今曰的皇上啊,國公您功勳卓著,最受皇上寵信,前番五省總督,剿倭戰績可圈可點,若真要西征,沒準兒這大元帥就是國公您的!」
夏潯啞然失笑,打個哈哈道:「不可能的,德州閱兵,並非是要打仗,你不要胡思亂想啦,就算貼木兒王國真的要打,也不會……」
「真的打到咱大明邊境上來」這句話尚未說出口,夏潯的聲音忽地嘎然而止。
徐亦達剛剛說到北平燕王府險些被炸的事,這時又提起貼木兒,一個古怪的念頭便不可遏止地浮現在他的心頭:「如果沒有我,朱棣早在北平就炸死了,北平永遠也變不成燕京,世上再無永樂大帝,現在依舊是朱允炆當國,那麼……,貼木兒大帝東征,半途暴病而卒的事,是一個必然還是一個偶然呢?」
夏潯並不記得貼木兒大帝東征的準確時間,他想的是,如果因為自己的出現,讓歷史出現哪怕一點小小的偏差,比如說……促使貼木兒東征的時間提前,本該半道暴病身亡的貼木兒還會在半道上就病死嗎?
如果貼木兒東征提前一年,那麼他的大軍就能殺到大明邊界,雙方必有一番血戰,將有多少將士戰死沙場,大明帝國將蒙受多麼重大的損失。如果自己的出現促使貼木兒將東征時間押後,那又是一個怎樣的局面?不等貼木兒東征,他就病死了,貼木兒帝國內亂,戰爭危機迎刃而解。
本來夏潯擔心的只是自己的出現,改變貼木兒東征的時間,由着這個想法延伸開去,突然又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,另外一個疑問:「「貼木兒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,他從一個弱小的部落酋長,漸漸吞併金帳汗國,東征西殺,比起「滅國四十」的成吉思汗來,戰績也毫不遜色,最終統治了西亞、中亞、和南亞無比廣袤的領土,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英主。
為了東征,他從洪武初年起,便不斷派人赴大明納貢稱臣,實則窺探虛實,東征之前,又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,先大肆營建撒馬爾罕,穩固自己的大後方,然後以七十萬之眾,驅數百萬牛羊為軍糧,浩蕩東來,這樣一個既大膽又謹慎的統帥,如果他的身體已經病弱不堪,他真的敢以傾國之力冒此奇險?
他如此慎重的安排,分明是把大明當成了他最強勁的對手,這樣一個人,應該明白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征服大明,應該明白如果他這個最高統治者在東征途中有個什麼三長兩短,哪怕是重病不起,都足以引起多麼嚴重的後果。
如果他在東征之前已經有了病重之兆,一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、一個傑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,是會好好的守在撒馬爾罕,確保他的政權順利交接,他的王國繼續下去呢,還是會像史學家們那詩人般的浪漫想法所言:什麼垂垂老去的雄獅必欲謀求最後輝煌而執意東征,哪怕他的所有精銳葬送在東方,他的一生基業付之流水?
一絲陰影,悄悄地爬到了夏潯的腦海里:「如果貼木兒沒有半途暴病而卒,那麼他一定會兵臨大明國界。韃靼和瓦剌不會成為貼木兒的盟友,卻也不會援助大明,很可能他們也要發兵南下,分一杯羹。獅虎肆虐之下,大明就算能勝,那得付出多麼慘重的代價?」
夏潯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:「貼木兒……到底是怎麼死的?」
由此,夏潯忽然想到了與貼木兒極其相似的成吉思汗,成吉思汗的死因同樣有着重重迷團,元人修的史書中說,成吉思汗是打獵的時候墮馬跌傷,當夜便高燒不退,暴卒。從幼年時就生長在馬背上的成吉思汗會墮馬受傷?好吧,就算是墮馬受傷,頂多流血過多,再不然就年紀大了,摔個骨折,怎麼會當夜便高燒不退?
明朝修《元史》,方孝孺的師傅大儒宋濂只用二十個字交待了一代天驕的死因,「秋七月壬午,不豫。己丑,崩於薩里川啥老徒之行宮。」說他病重而死,一句「不豫」了事,死因還是不清不楚。
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所文章則說,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的,不知道這種說法宗教意味是不是重了些。
馬可波羅則說成吉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