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候,公佈各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。
接着每年12月10日.也就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,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分別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,瑞典國王及王后出席並授獎。
但實際上。
在諾獎頒佈之前,評委會內部還有着非常複雜的五個評選程序。
首先是去年9月至本年的1月31日,諾獎評審團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。
在初選以後,會發函文對候選人進行參選確認。
通常來說,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—2000人,數量要遠高於很多人的認知。
所以國內有很多教授喜歡稱自己曾經是諾獎候選人,這句話其實沒啥毛病。
比如田良偉和潘院士,就曾經多次走到過這一步——只是到了他們這個層次,已經不需要靠區區候選人來鍍金了,因此幾乎都沒怎麼宣傳。
以上這個環節偶爾會延長到二月初,但最多不能超過2月10號。
這是一個絕對的死規定,至今都未曾被打破。
比如當初引力波在海對面時間2月11號正式對外公佈相關成果,比極限日期遲了整整一天。
所以雖然呼聲很高,但引力波的諾獎依舊延遲到了一年後才獲得——那個被引力波搶走諾獎的倒霉蛋就是盧卡斯。
當然了。
引力波團隊之所以選擇在2月11日公佈可不是巧合,而是協商後的結果——2016年的三位諾獎得主全部供職於海對面的高校。
所以海對面這方面確實也挺牛x的,能把諾獎這種科學界最高獎項玩內部分配,這也應該是獨一份兒了。
總而言之。
提名的最後時間就是2月10日,當晚24點提名截止。
隨後2月至3月產生小名單,3月至8月顧問審查小名單,這些步驟嚴格保密。
最終在十月初選出諾獎得主,並且在十月中公佈。
眼下正值2月1號,離2月10號還有九天時間,也就是理論上最後的截止階段。
到了這個時間點,各大機構該公佈的成果也差不多公佈完了。
因此無論是cern還是神岡實驗室,或者說全球的各大科研機構,都可以對明年的諾獎做出一些猜測。
誰最終能得獎不好說。
但劃定一個五六個成果的決賽圈範圍還是不難的。
以盧卡斯這個相對中立者的目光看來。
不出意外的話
今年的諾獎榮譽,應該就會在神岡和cern之間誕生了。
不過眼見拉爾斯如此篤定,更加穩重的盧卡斯還是忍不住勸道:
「拉爾斯,你這話是不是說的太圓滿了?別忘了世界上還有其他幾家實驗室呢。」
「比如意呆利的lngs,我們海對面的杜賽爾實驗室.哦對了,霓虹隔壁的華夏,不是也搞了個什麼cjpl嗎?」
「說不定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,他們就會放出個大新聞呢?」
盧卡斯說出前兩個實驗室名字的時候,拉爾斯表情還算淡定。
但在聽到cjpl這四個字母後。
拉爾斯的嘴角頓時揚起了濃濃的不屑,表情看上去相當誇張:
「你是說china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?那個號稱2400米的深地實驗室?」
「盧卡斯,你在講笑話嗎?愚人節可足足還有兩個月呢。」
「我可沒講笑話。」
盧卡斯搖了搖頭,他對於華夏這個國家談不上什麼好感,但就像他曾經為毛熊發聲過一樣,他對於很多事物的看法和好感或者國籍無關:
「拉爾斯,華夏那個國家雖然在理科方面和我們有着不小的差距,但他們這些年的進步卻同樣不可忽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