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維揚說:「接下來兩年,要提高喜豐公司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。」
楊信問:「又要引進高科技生產線?」
「不僅要引進機器,還要引進人才,」宋維揚說,「我準備年薪80萬到100萬美元聘請一個外國顧問。」
「外國顧問也用不着那麼高的工資啊!」楊信咋舌道。
宋維揚說:「要請就請最好的,請大師級的顧問,從國外頂級的飲料企業那裏挖人!工資低了他們肯定不願意來。」
楊信說:「我們一年的純利潤才多少?100萬美元,相當於將近900萬人民幣!」
「放心吧,絕對物超所值,」宋維揚解釋道,「而且不用一直請,簽個兩三年的聘用合同,讓他來指導技術設備的升級。等咱們完全掌握以後,就可以讓洋顧問滾蛋了。」
「我還是有些接受不了。」楊信震驚道。
實在是100萬美元年薪太高,高到楊信無法想像的地步。
宋維揚也是沒有辦法,喜豐公司發展雖然迅猛,但整體生產技術和效率低下,生產成本居高不下。不是說引起高科技生產線就能搞定的,這得專業人員做指導,每個環節都需要精妙控制。
如果不能把年薪抬高兩三成,頂級洋顧問是請不來的。
就在宋維揚跟楊信商量的時候,遠在臨州,娃哈哈的宗老闆也在考慮引進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。
娃哈哈要搞合資了,而且外資占股51%。
別的國有品牌搞合資,都是自掘墳墓,而宗老闆卻藉此闖出一片新天地,他未來十年的操作更是讓宋維揚由衷佩服。太狠了,狼人一個!
此時娃哈哈雖然攻佔了鄉鎮市場,但幾款新品都只能說湊合。而且娃哈哈還投資了一個美食城項目,美食城正在謀劃上市,卻因個人股超標而不能通過審核,資金卡在那裏進退兩難。
於是,宗老闆想到了引進外資,一石三鳥:
第一,解決資金問題。
第二,以洋壓官,把政府踢出局。因為娃哈哈有46%的股份屬於國有股,來自官方的掣肘太多。
第三,引入先進的管理和技術,實現跨越式發展。
為了避免娃哈哈的品牌被外資吃掉,宗老闆又約法三章:品牌不變,董事長不變,管理層不變。
接下來幾年,外資派來的管理人員,要麼被宗老闆架空,要麼被宗老闆趕走,同時大量創建打擦邊球的國有和員工控股的子公司,為把外資踢出局而做鋪墊。外資一邊收購樂百氏等敵對企業逼宮,一邊又逼迫宗老闆轉讓娃哈哈商標。
宗老闆有些撐不住,只能把娃哈哈品牌賣給合資公司,同時又暗中以官克洋,讓這份商標轉讓合同無法通過,最終搞出個飽含爭議的陰陽合同。
娃哈哈的集團結構,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,這種結構就是為了繞開外資,把錢都賺到自己的腰包里。外資覺得自己被坑了,於是要強制收購娃哈哈,這時宗老闆一邊制**國輿論,打悲情牌,一邊又找政府幫忙平事兒,因為娃哈哈集團包含大量國有股。
於是,外資被懟出局了,宗老闆大勝。
政府、外資、持股員工,都是宗老闆手裏的棋子,利用、平衡、打擊……一套組合拳下來,得了便宜又賣乖,終於將娃哈哈牢牢掌控在手中。
宋維揚穿越那會兒,宗老闆正在計劃着回購員工股份,似乎是想把大量的持股員工也踢出局。
1996年以前的娃哈哈不足為慮,但到了1996年完成合資,它將是喜豐公司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。